2016-11-21 14:37:55 华图医疗卫生人才网 //www.birraexpress.com/ 文章来源:华图教育
【导读】华图医疗卫生人才网整理发布:2017年卫生资格考试备考:血栓常见考点总结,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!更多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情政策解读,报考问题咨询,请关注(华图医疗卫生人才)公众号。加入备考交流群:,参加刷题、模考、领取更多备考资料!
《医学基础知识》考试中屡屡见到同一个知识点的考察,不分地区和省份,可谓是全国众考官的宠儿,他就是关于“血栓”考点的考察。本文将会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,帮助大家理解记忆。
其实,说到充血和瘀血,大家首先应该清楚三个方面的内容:
一、了解血栓形成的概念
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,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、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,称为血栓形成。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。
二、熟悉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
(1)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:心血管内皮的损伤,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。
(2)血流状态的改变:血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亦有利于血栓形成。
(3)血液凝固性增加。
核心要点:
1.血栓形成的条件包含三种:①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;②血流状态的改变;③血流凝固性改变。
2.血栓形成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是: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。
三、血栓的类型和形态
1.白色血栓
又称血小板血栓或析出性血栓,形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。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素构成。镜下呈无结构淡红色。电镜下可见血小板轮廓,颗粒消失。肉眼观呈灰白色小结节,表面粗糙质实,与发生部位紧密黏着。
2.混合血栓
混合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,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。血栓形成头部后,血流中的血小板不断被激活和黏附于血小板上,致使血小板小堆不断增大,引起其下游血流减慢和血流漩涡,从而再形成新的血小板小堆。如此反复,形成肉眼上灰白色与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,称为层状血栓,即混合血栓。外观粗糙干燥,通常紧紧黏附于受损的血管壁。
3.红色血栓
为阻塞性血栓,形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。肉眼上呈暗红色、湿润、有弹性、与血管壁无粘连。早期与死后血凝块相似。经过一段时间,红色血栓由于水分被吸收,变得干燥、无弹性、质脆易碎,可脱落形成栓塞。
4.透明血栓
又称微血栓或纤维素性血栓。发生于微循环的小血管内,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。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素构成,最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(DIC)。
核心要点:
1.常见血栓的类型包含:①白色血栓;②混合血栓;③红色血栓;④透明血栓。
2.形成延续性血栓的组成依次是:白色血栓、混合血栓、红色血栓。
3.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:血小板。
4.透明血栓主要发生的部位是:微循环的小血管内。
掌握了以上的核心要点,对于血栓这一考点,无论是在复习备考还是答题方面都会得心应手。
更多相关文章推荐:
官方公众号
官方客服号
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推荐 | |||||
热点考试 | |||||
考试公告 | 报考指导 | 备考技巧 | 基础知识 | 专业知识 | |
实践能力 | 试题资料 | 行业快讯 | 相关专业知识 | 课程链接 | |
实用备考 | |||||
免费直播 | 每日一练 | 医考题库 | 网课推荐 | 备考交流 |